1
?三阴性乳腺癌(TNBC)占所有乳腺癌的20%,多见于绝经前女士和肥胖人群。TNBC具有较高的乳腺癌复发风险、治疗手段少,成为乳腺界一大难题,本文对TNBC治疗进展做一综述,希望可以给广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对抗疾病的毅力与信心!
作者:孙莉,赵毅
单位:中国医院
一、外科治疗迄今为止,手术治疗仍是局部控制TNBC的最佳方法。针对部分早期TNBC患者的研究显示,选择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改良手术不联合放射治疗及改良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不同方案,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85%和87%,证实早期TNBC提倡创伤较少的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而切缘阳性或不明的高风险患者提倡乳腺癌根治术。
雷雨等研究保乳术治疗年轻TNBC女性,局部复发率较高,但其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状况与非TNBC患者无明显差别,提示TNBC年轻患者可接受保乳治疗。
二、化学治疗2.1蒽环类药物
蒽环类药物可以破坏DNA的稳定性,是乳腺癌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但最近有专家学者提出质疑,称肿瘤间质干细胞内的白介素8(IL-8)可以使TNBC对蒽环类药物产生抵抗,从而产生耐药。
李萌对TNBC患者静脉滴注mg/m2的紫杉醇联合70mg/m2的表阿霉素,观察组在化疗之前的早上六点与晚上十点均使TNBC患者服用5片地塞米松片,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共对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TNBC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达78.95%。
2.2紫杉类药物
紫杉类药物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提纯后得到的天然抗肿瘤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Rouzier等发现TNBC和HER-2阳性的乳腺癌对紫杉醇更敏感。同时最近研究表明,与其他亚型相比,TNBC对蒽环类药物敏感性欠佳,紫杉类药物对TNBC的疗效却更为显著。
2.3铂类药物
铂类药物是细胞周期非特异药物,可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过程。
Huzarski等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发生变异的6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试验,经过4个周期的药物治疗发现:接受顺羧酸铂药物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病理完全反应率为67%。
有研究显示:在鼠科BRCA突变的TNBC脑转移模型中,系统应用卡铂治疗后证实有一个显著的生存优势。
2.4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该药可以阻止肿瘤组织DNA的合成,从而促使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对于复发转移TNBC患者,进行一线联合化疗获得良好疗效后,继续使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明显延长疾病无进展时间,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
卡培他滨亦为研究中可能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李俏等采用卡培他滨+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TNBC,治疗有效率为62%。
三、放射治疗Abdulkarim等在JCO上发表了关于TNBC局部治疗选择的队列研究,平均随访例早期TNBC患者7.2年,结果显示,对于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不行辅助放疗的改良根治术、行辅助放疗的改良根治术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85%和87%,术后联合放射治疗能最大程度地降低TNBC局部复发的风险,强调了放射治疗在TNBC局控中的地位。
罗佳宁等研究TNBC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10年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80.2%和76.0%,10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0%和74.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研究显示:患有T1-2N0-1期TNBC的女性患者中,辅助放疗与乳腺癌的存活率没有关系,然而,辅助放疗似乎与T3-4N2-3期乳腺癌患者存活率的提高有关,此放疗效果独立于外科手术和化疗。
四、内分泌治疗20%~40%的TNBC患者,体内表达雄激素受体。恩杂鲁胺是一种抗雄激素药物,在肿瘤细胞表达雄激素受体的TNBC晚期女性患者的治疗上发挥相应作用,该结果发表在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年会上。
在药物试验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研究者选取了例肿瘤细胞表达雄激素受体的TNBC女性患者,在病情恶化期间,50%的患者每天接受恩杂鲁胺药物mg治疗,16周后开始表现临床获益的主要终点,24周为次要终点。
试验中75例被评估患者,35%表现临床获益,其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获得部分缓解,临床受益率>24周的有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7周,该研究表明运用全新的基因表达特征含量测定方法,可找到能从恩杂鲁胺获益更多的TNBC亚群。
五、免疫治疗肿瘤免疫学治疗是通过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且其具有特异性高,对机体正常组织损伤小,还可激发患者产生免疫记忆等优势,因此有望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新。
5.1CAR-T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T细胞变身CAR-T细胞,进而靶向杀死癌细胞。
CAR-T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良好效果,研究人员也逐渐尝试将CAR-T技术应用于实体瘤的治疗中,TNBC细胞MDA-MB-表达最高水平的络氨酸激酶(AXL)。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患者肿瘤样品中AXL的表达水平也较高。这些数据提示AXL可以作为CAR-T治疗的理想靶点,尤其是TNBC。
5.2CIK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对肿瘤细胞有高度杀伤能力且具有不同细胞表型的异质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
PanK等对90例手术切除后的TNBC患者进行研究发现,45例经过CIK治疗的TNB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OS)显著增加。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CIK辅助治疗是TNB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且在亚组分析中显示Ⅲ期TNBC患者的DFS和OS延长更加显著。
六、靶向治疗
6.1RTK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受体(RTK)信号通路是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自分泌和旁分泌细胞信号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TK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促进细胞的存活和凋亡。
有研究表明:具有RTK高和RTK低基因特征的TNBC的分化与预后相关,此外,RTK与雌激素受体(ER)之间关系的相关性分析提示,在新的治疗方法中可能具有潜在意义的协同调节机制。
6.2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
有研究表明:增强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表达,和TNBC患者存活率之间有相关性。NOS抑制剂的靶向治疗不仅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且能抑制肿瘤的自我更新和迁移,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肿瘤的发生以及肺转移的数量。
最后,提出了一种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它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存活率,正在计划对TNBC患者的这一途径进行临床试验。
6.3EGFR及其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膜蛋白,它在TNB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TNBC。另外,研究还发现,EGFR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在基底样型TNBC中尤为常见,与临床预后呈明显负相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乳腺组织。VEGF的特异性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以及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共同抑制剂「舒尼替尼」均有在TNBC中的相关研究:
2尤其是舒尼替尼,研究发现它能够通过VEGF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从而减小TNBC异种移植肿瘤体积。
2贝伐珠单抗是VEGF的特异性抑制剂,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还发现,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化疗,可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PFS从5.9个月提高到11.8个月)及化疗缓解率,但对OS没有影响。
6.4MAPK/ERK信号通路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
MAPK信号通路调控着肿瘤增殖和生存,有研究发现它在TNBC的发生、发展中被异常激活,该途径的过度激活,可能使TNBC癌细胞获得增殖失控及抗凋亡的能力。
6.5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可参与乳腺癌癌细胞的代谢、生长、凋亡,其活性异常,可刺激下游信号分子细胞周期蛋白A1(CyclinA1)、CyclinD1、Bax及Bcl-2的持续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的不可控制生长增殖。
TOR基因是在酵母菌中作为「雷帕霉素靶蛋白」而被发现的,后来把哺乳动物中的「雷帕霉素靶蛋白」称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其进化非常缓慢保守。有研究显示「哺乳动物靶标雷帕霉素」(mTOR)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该型乳腺癌患者的靶向药物。
Yunokawa等发现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在浓度为nmol/L时,就能够使5种TNBC细胞株生长受到抑制,且通过生物标记检测发现它们均属于Basal-like型的TNBC。
6.6DNA损伤应答机制相关信号通路
细胞识别DNA损伤可激活该通路,启动下游通路。其中BER、NER、MMR、DSB修复、TLS等在内的DNA损伤修复途径在细胞受到射线照射后的DNA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细胞周期中DNA诱导损伤的研究,已成为治疗的一个热点。
6.7JAK/STAT信号通路
Janus激酶和信号转导与激活转录(JAK/STAT)通路同样在各种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监管作用,包括增殖、存活、迁移、分化和细胞凋亡。
七、中医药治疗7.1槐耳颗粒
槐耳颗粒是1种单方中药成分的抗肿瘤药物,槐耳多糖蛋白是其抗癌成分,目前多项研究表明,槐耳颗粒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提高个体免疫力的作用。
谈震东等选取行根治术的TNBC患者,均符合术后化疗标准,共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显示TNBC根治术后化疗患者能从槐耳颗粒治疗中获益。
总结
虽然三阴性乳腺癌(TNBC)表现为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疾病,但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TNBC患者对新辅助治疗反应较好。
TNBC具有六个亚型,具有不同的分子标志,且预后不同,可能对治疗有不同的反应。因此,TNBC的精确分层是今后治疗发展的关键。
目前的研究集中于鉴定可作为治疗靶点、预后标志物或治疗应答的预测因子,并且在所有或特定TNBC亚型中是常见的基因。最近研究报告了几个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目前正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
TNBC的异质性在其治疗中也很明显,不同的亚型在增殖活性和对常规化疗的反应上都不同,因此,经典的治疗方法应该考虑哪个亚型是靶向的,直到个性化的选择变得可用。故目前TNBC仍以化疗为主,未来的趋势可能要对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分型」,具体分型应用具体的药物,而实现精准医疗。
注:以上研究进展仅供参考,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节选自:现代肿瘤医学年07月第27卷第13期来源:肿瘤医学论坛
-以上-精彩导读:女王的礼物,关于乳房健康、饮食、康复..
▼▼▼
《篇精华你想要的健康都在这》
点击文章标题可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