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各自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
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
《素问·宝命全形篇》说:“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这就是说要很安静地、聚精会神地来观察施针后的形气变易,不然虽经气到来,也是冥冥然无形可察的;
假如能细心观察体验,详加辨识,在气来袭针时,就会觉得好象乌鸦的聚集,气盛的时候,好似稷禾欣欣向荣的一片茂盛之象;
气的往来,又象是乌鸦的飞来飞去;如果是不很好的判辨体会,只知经气的飞腾,却不知其何故。
所以又说:“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这样才能达到“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往独来”的目的。
因此古人有四难的谚语:“刺针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
的确,如不静意视义,观适之变,往往是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
笔者承师所授,通过十几年来的临床观察,深深体会到以针下所辨之气,不仅是可以作为施行补泻、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补多泻少、或泻多而补少的具体标准,同时还可测定其病变的转归和预后如何。
正如《标幽赋》上所说的:“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因此个人认为实有提出加以讨论的必要。但笔者学识浅陋,妄谈及此,一定错误很多,希望医道先进,多加指正。
一、气与针刺的关系
“气”在中医文献上是经常接触的字样,它有什么含意?它与针刺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初步的印象,就很难以谈到针下辨气,因此对气和针刺的关系,作一轮廓的介貂:
1.气
中医文献上所说的气,它的含义很广,就它的命名和产生根源来看,似乎比较明确,如《灵枢·决气篇》上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素问·刺志论上》说:“气实形实,气虚形虚……谷盛气盛,谷虚气虚……”由此可以看出水谷之精华,通过上焦的开发作用,而散布于周身,像雾露灌溉草木一样的来充身,温润皮肤。
所以说气充实形体也就充实,气虚弱形体也就虚弱。气怎么才能充实呢?主要是依赖水谷。故日“谷盛气盛,谷虚气虚。”《素问·经脉别论》上也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气少矣。”正可说明这一问题。
而近代医家对它又是怎样认识的呢?秦伯未先生在《内经知要浅解》中说:气究竞是什么?有些地方代表一种能力,有些地方是指一种物质。……气所发生的作用,就是所谓的能力。”日人汤本氏也说:“气者,触于五官而无形,乃一种活动能力。”
由此看来,气乃人体内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元素,在某些地方它代表着能力,某些地方却代表着神经的功能和作用。如果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针下辨气也就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看法,不致认为抽象玄虚空洞了。
2.与针刺的关系
据上所述,我们对气有了初步的概念,但它与针刺又有什么关系呢?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上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无复针。”这就是说刺针之后必须得气,使之产生反应。
如果当针刺入人体通过了一定的手法,没有任何反应,就必须再反复的使用,不要受次数的限制。也就是《难经·七十八难》上所说的“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的道理。
如果刺之而气即至,说明已经诱起机体应有的反应,这种反应的产生,正是迅速发挥疗效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用视觉是无法察明的,只有通过术者的指下感触或患者诉说好转时,才能深深体会到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
《灵枢》上所说的“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是丝毫没有夸张的。
因此说针刺与气是有密切关系的,其理也就在此。
二、辨什么气
前面已经说过,气既然是机体内在的一种活动功能,那么还要审辨什么呢?关键也就在这里。
张氏《类经》上说:“用针之道,以气为主,知虚知实,方可无误。“就是说通过针刺来辨别审察机体内在的抗病机能,是旺盛充实的呢?还是虚弱衰减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呢?
还是反常的病态反应呢……等,必先将这些隐伏的病理,洞察无余,了然于胸中之后,才能达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是正气呢?又怎样才能识别是邪气呢?
《灵枢·终始篇》:“邪气来也紧而急,谷气来也徐而和。”前者是当针刺入机休后,由于病邪的侵袭,而使针下感到过于紧急,这种现象即谓之“邪气”,无疑是病态反应。而后者感到针下徐徐而和缓的,乃是正常生理机能的反应,也就是所说“谷气”。
《内经知要》上说:"精气即正气,乃谷气所化之精微。”《灵枢·终始》上又说:“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就必须分清邪正虚实,审辨寒热。
这样才不致犯《素问·离合真邪》上所说的“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殃“等错误。所以用针之时,必须审慎而详辨之。
三、如何辨气
既然了解了气是一种生理功能现象,或病理反应,因而也就有邪正之分,虚实寒热之别,更由于病因的不同,所以在机体内也就产生不同的反应。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上说:“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署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隆起。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这正是祖国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道理。
天气温暖和平的时候,则经水之气安静,假如天寒地冻,人被寒邪所侵,则血气凝泣不畅,如天署地热,人被热邪所乘,则气血沸腾而漾溢,如果天气忽然发生暴风的时候,人被虚风之邪所侵,则经脉就像波浪的涌起。
这些不同的病理现象,在针刺时的反应上,也各不相同。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因此就必须分析详辨之后,根据不同的病理反应,给以不同的刺激手法,或补或泻。今将辨气的具休原则方法,分述于下:
1.正气
正气即“谷气”,或日“真气”,亦称“精气”。当下针之后感到针下不紧不松,不吸不顶,不急不涩,乃徐徐而和缓如棉,即所谓“谷气来也徐而和”,此经气来复之象。
《素问·离合真邪》篇上说:“真气者,经气也…泻之则真气脱则不复,邪气复至,其病益触。”当此之际,一补即实,一泻即虚。陆渊雷《伤寒今释》上说:”利用正气以治病,为中医治疗法之大本。”
故日应酌情补之,慎不可轻易妄泻为要。
2.邪气.
(1)实类:《素问·通评虚实论》上说:“邪气盛则实”。凡是邪气旺盛而充实的,在下针之后,多感到紧束其针,使之不得捻动。即所谓"邪气来也紧而急”。
寒邪则兼见吸针内入,热邪则反见有顶针外出之意,湿之邪则见紧无束意,而反旋转流利,湿重者更见有在针孔处液体外溢。
风邪则紧中带缓,在针体周围多见红晕而突起,或如豆瓣复置。
凡此种种,或兼见,或独现其一者,虽症现虚象,当补之侯,必应先泻其邪,而后补之,即所谓祛邪以扶正。
(2)虚类:《素问·通评虚实论》上说:“精气夺则虚”。凡正气虚弱,真阴亏虚者,下针之后,多弛缓无力,甚或寂然无闻。
气虚者,无力而缓,深刺至地部,则反见沉紧之象,或和缓有力如常人。阴虚者,无力而虚涩不利。刺此者,虽症现实象,当泻之侯,亦应先急补其正,而后泻之。即所谓扶正以祛邪是也。
此外,如刺之针下虚极,无任何反应感觉,甚或如插豆腐状,虽补之亦复如是者,此胃气已绝也,其预后多不良。即《难经·七十八难》上说“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故因气而可辨吉凶,所以有人说:“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行医不知气,治病从何据。”正是这个道理。
太极脉针是太极医学体系中的基础体系。太极脉针顾名思义就是用太极的思维从《灵枢经》挖掘、筛选出脉法结合针灸的独特针法。
该针法是源于内经的古典针法,针数极少,却能反映出灵枢经记载的“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疗效。此外,该针法能把针法的刺激量及穴位组合可以量化,对于针灸的科研也有极大帮助。而且太极脉针的理论可以融入任何针法(如子午流注、传统针法、五行针法等)。是诊所、医院及科研单位不可多得的一种技术。
太极脉针不同于传世的辨病辩证再辩病位的复杂辩证法,只需人迎寸口的大小对比即可完成辩证,对中医初学者来说克服了最难于入门的辩证观。
太极脉针源于内经,运用人迎寸口脉互比对六经进行精准辩证。结合五输穴穴性及补泻手法指导治疗,从而达到经气和合的目的。太极脉针易学、易用取穴精简,但效果宏大且立竿见影,治疗范围也十分广泛,适用于疼痛、三高、糖尿病、内科、妇科等常见病及疑难病,临床验证多年值得信赖。而且初学者学习之后可以阶段性提高针法水平,融入太极医学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技术后可引起自身水平的质变。
太极脉针蛰伏千年,期待与您携手功成!
专家介绍太极脉针、太极小儿推拿创始人
房大海:出身易学世家,中医药中医专业毕业,太极医学体系创始人。房大海老师多年潜心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易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并从中悟出千年古针法——太极脉针。并通过千年古脉诊法——人迎寸口脉互比对六经进行精准辩证,将针灸与药物经方结合,再融合易学将中医经典与易医完美结合在一起,简约了历来中药方剂的繁杂套路,真实还原了古中医针灸之道。在太极脉针基础上延伸出的太极儿推、太极点穴、太极脉灸、太极推拿等,行成了一套完整的太极医学体系。太极脉针及太极儿推易学易用,取穴精简,但效果宏大。太极医学体系,运用古法以治今病,真实还原了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之大效。
疗法特点太极脉针是太极医学体系中的基础体系。太极脉针顾名思义就是用太极的思维从《灵枢经》挖掘、筛选出脉法结合针灸的独特针法。
该针法是源于内经的古典针法,针数极少,却能反映出灵枢经记载的“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疗效。此外,该针法能把针法的刺激量及穴位组合可以量化,对于针灸的科研也有极大帮助。而且太极脉针的理论可以融入任何针法(如子午流注、传统针法、五行针法等)。是诊所、医院及科研单位不可多得的一种技术。
太极脉针不同于传世的辨病辩证再辩病位的复杂辩证法,只需人迎寸口的大小对比即可完成辩证,对中医初学者来说克服了最难于入门的辩证观。
太极脉针源于内经,运用人迎寸口脉互比对六经进行精准辩证。结合五输穴穴性及补泻手法指导治疗,从而达到经气和合的目的。太极脉针易学、易用取穴精简,但效果宏大且立竿见影,治疗范围也十分广泛,适用于疼痛、三高、糖尿病、内科、妇科等常见病及疑难病,临床验证多年值得信赖。而且初学者学习之后可以阶段性提高针法水平,融入太极医学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技术后可引起自身水平的质变。
太极脉针蛰伏千年,期待与您携手功成!
授课内容◆太极脉针的由来介绍及太极脉针的基础理论讲解。
◆太极脉针的基本补泻手法讲解及补泻的变通讲解。
◆太极脉针人迎寸口脉的详细对比讲解及联系,老师手把手教学。
◆太极脉针人迎一盛、人迎二盛、人迎三盛的详细分析及精准选穴。
◆太极脉针与舍岩五行针的融合。
◆太极脉针治疗各类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内、外、妇、儿)的临床应用讲解、现场实操及学员练习。
开课须知◆开课时间:年1月20日至23日(20日全天报到,限30人)。
◆开课地点:湖北.武汉(具体地址报名后通知)
◆需提前以电话或短信报名,拒绝空降
◆报到时请带身份证及近期2寸免冠彩照1张,以便办理证书。
◆学员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每人每天约元。
◆需要考取高级按摩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康复理疗师、中医针灸师、养生指导师、小儿推拿师、中药药师、母婴护理师、中医诊疗师、灸疗师者,请来电咨询。
咨询电话◆电话/巫老师
李平:中国医疗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医学专业,执业医师,毕业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演达医科大学,后进修中医专业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先后就职于黑龙江省医院中医科医生及针灸科医生,七台河医院中医科同时及针灸科医生。在多年针灸临床中发现,有的急性疼痛患者运用传统的穴位配伍见效慢、疗程长的缺点;不断收集大量的针灸各家学派及流行针法,其中发现手部针灸对一些疾病的疗效的神奇性;并且运用多年,发现手针对一些疼痛患者起效快,针进症状马上缓解或者消失;随后又针对内科的一些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应用也取得了很满意的治疗效果;除去了多余的部位和穴位,简化理论复杂性形成我自有手针理论新体系。
主讲内容
手针易懂易学,操作方便,疗效突出,李平老师人也非常实在,授课毫无保留,望各位新老学员报名学习。
理论易懂,取穴简单,容易掌握,见效快、用针少,安全性高。
手部运动可影响大脑皮质的神经功能,所以针刺手部穴位,可直接影响大脑皮质,从而较快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体内防御系统。大脑起着调节全身各个系统的作用,手处于人体远端,针刺点十分条理而规律地分布于手部,与十二经脉相联系,针刺手部穴位可达到防病强身,治疗疾病的目的。又因手部没有针刺禁区,所以手针疗法,既安全又有效,而且方便。
郎手针是综合了前人的手针基础及李平老师多年的临床应用,总结出的一套新手针理论。结合中医阴阳五行理论,通过脏腑辩证、部位辩证、表里辩证、平衡辩证、经络辩证、交叉辩证、经验穴辩证、五腧穴辩证,整理出实用、简单、易懂、好操作的新手针理论及其治疗方法,并总结出固定疾病的治疗穴位配方。在临床上除去多余的部位和穴位,同样取得很好的疗效,大大减轻了患者下针的痛苦。
◆软组织伤痛:各型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关节痛、胸椎痛,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踝关节、腱鞘炎、足跟痛、骶髂关节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各部位无原因的疼痛症等。
◆神经病痛:外伤、术后康复后期引起的神经痛、手麻木,足麻木;三叉神经痛等。
◆内科疾病:心悸(心脏病)、咳嗽,哮喘,胃痛(痞满)、泄泻(肠炎)便秘、腹痛、胁痛(胆石症、胆囊炎)癃闭(前列腺炎、慢性膀胱炎)水肿、遗尿(小便失禁)、高血压,耳鸣耳聋、胆胀(胆绞痛)痄腮、发热。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小腹部疼痛、附件炎)、乳腺增生。
◆外科疾病:荨麻疹、皮肤过敏。
◆朗手针基础理论知识讲解。
◆运动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分析及实战: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关节痛、胸椎痛,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踝关节、腱鞘炎、足跟痛、骶髂关节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各部位无原因疼痛症等。
◆神经病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分析及实战:外伤、术后康复后期引起的神经痛、手麻木,足麻木;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内科疾病病因病机分析及实战:眩晕、心悸(心脏病)、咳嗽,哮喘,胃痛(痞满)、泄泻(肠炎)便秘、腹痛、胁痛(胆石症、胆囊炎)癃闭(前列腺炎、慢性膀胱炎)水肿、遗尿(小便失禁)、高血压,耳鸣耳聋、胆胀(胆绞痛)痄腮、发热。
◆妇科、男科疾病病因病机分析及实战: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小腹部疼痛、附件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等疾患。
◆外科疾病病因病机分析及实战:荨麻疹、皮肤过敏、痔疮等。
◆总结46种疾病的基础辩证和六大系统的具体辩证针法传授。
报到时间:1月23日
开课时间:1月24日-26日(共3天)
开课地点:湖北.武汉
讲课老师:李平
学费:元(中医万里行会员元)
教学视频
炎黄中医联盟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