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春节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无论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还是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在这个日子都会期待同一件事情,那便是年夜饭。忙碌了整整一年,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快乐和感动溢于言表。
对万千百姓而言,中南海显得庄重而又神秘。在这里工作的老一辈领袖们,又会如何欢度春节?从那些年中南海里的年夜饭中,人们似乎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食材奢华还是平庸并非问题关键,一道道菜肴背后的故事,才是令人回味悠长的原因所在。
毛主席的年夜饭,平平淡淡才是真
中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侧,是我国最高行政权力的重要象征。这里见证过历代皇帝的辉煌与落寞,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老一辈领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南海的红砖高墙,不仅为毛主席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也让他的私人生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以九为尊的思想。而毛主席在中南海的生活,恰恰与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出于对安全以及工作便利性的考虑,年9月9日毛主席正式入住中南海。27年后的同一天,毛主席在此处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回首毛主席在中南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朴实无华的生活习惯令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在大年三十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毛主席的餐桌上也不见玉盘珍馐,有的不过是平凡的美味。对于这一问题,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2年的厨师程汝明有着足够的话语权。
大年三十这一日的晚上,毛主席罕见地没有在用餐的同时处理工作。红烧肉、豆豉腊肉、盐水鸡、鱼头豆腐、豆豉苦瓜、辣椒圈……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菜色,便是毛主席一家人的年夜饭。唯有桌上那一盘三鲜馅饺子,让中南海的餐桌上多了些年的味道。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毛主席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到了用餐的时候,毛主席还会召唤程汝明,让他把中午的剩菜加热后端到桌上来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即便是在年夜晚这样的重要时刻,毛主席仍然坚持着自己朴实的生活作风,从不铺张浪费。
毛主席是南方人,吃饭的口味也以湘菜为主。程汝明清楚地记着,毛主席从来不吃酱油,因此烹饪红烧肉的时候要用冰糖炒成糖色,配以食盐调味。相比于人们喜欢的水饺,毛主席一家更喜欢年糕。所以在中南海的年夜饭上,年糕经常会代替水饺的位置。
程汝明
年,毛主席迎来了生命中最后一顿年夜饭。此时的他身旁没有亲人的陪伴,仅有几位工作人员守在身边。昏暗灯光之下的中南海显得分外冷清,秘书张玉凤端来武昌鱼和一点米饭,协助毛主席用餐。
随着爆竹声响起,毛主席的脸上再一次浮现出笑容。武昌鱼那醇厚肥美的滋味,成了年夜饭中无法忘却的记忆。
于毛主席而言,年夜饭的关键并不在于菜品的丰盛,而在于所爱之人欢聚一堂。由于人生的坎坷,局势的复杂,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少之又少。年夜饭的存在,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在一道道家乡的好味之中,蕴藏着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周总理的年夜饭,处处寓意深厚
“肉以细切粗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云葵花肉丸。”葵花肉丸俗名狮子头,是地地道道的淮扬菜。出生于江苏淮安的周总理,对于淮扬菜有着特殊的情怀。因此在年夜饭的时候,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红烧狮子头、烩干丝、红烧百叶结等菜肴的身影。
身为一位老饕,周总理不仅会吃,更更善于烹饪。在除夕夜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会邀请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同享用年夜饭。在邓颖超的配合下,色泽红亮口感细腻的红烧狮子头呈现在众人的眼前。用筷子轻轻一夹,肉丸便分散开来。嚼在嘴里既有酱汁的醇厚,又有肉的鲜甜。
可在国家困难时期,周总理的餐桌上却不复往日的佳肴。色泽金黄的小米粥与热气腾腾的大包子,成了中南海年夜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工作人员与亲属的面前,这样的菜色着实令人吃了一惊。
放在平日,这样的饭菜未尝不可。可在大年三十这个特别的日子,在中南海这个特殊的地方,未免会有些“寒酸”。随着邓颖超与周总理娓娓道来,人们才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
“今天请大家来吃团圆饭,不摆酒、不设菜,总理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和包子。”此话一出,众人脸上的疑惑变得更深了。虽然还不能猜出此举的真正含义,却也明白这是总理有话要说。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抗战期间,我党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正是靠着小米加步枪守住了国土,捍卫了祖国。因此小米这种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国家困难时期,无论是祖国还是个人都要面对很大的挑战。
食用小米粥,可以提醒众人不要忘记那段艰难的岁月,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将要面对的种种困难。如果说小米粥是忆苦,那么热腾腾的大包子便是思甜。
新中国成立之后,老百姓才吃上美味的肉包。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年夜饭这个特殊的日子,周总理用肉包子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老一辈领袖们为国家所付出的一切。他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造福子孙后代。
直到国民经济完全好转,红烧狮子头这类的菜品才又一次出现在周总理的餐桌之上。诚然,享用世界美食乃是人生一大乐事。
可是在整个国家面前,口腹之欲显得无足轻重。周总理用这顿特殊的年夜饭,给在场的人上了一课。人们不能忘记曾经承受过的苦难,也不能忘记先人所付出的恩情。
邓小平的年夜饭,亲自下厨展柔情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四川又称天府之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有一手令人惊叹的好厨艺,邓小平自然也不例外。他是我国重要的领导人之一,私下里却也是个普通人。在除夕夜,邓小平喜欢亲自下厨烹饪一桌美食,与家人共享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邓小平的年夜饭有着极为浓烈的四川特色,在餐桌上少不了回锅肉的身影。邓小平曾表示,四川人唯有吃了回锅肉,才算得上是打牙祭。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搭配青椒和蒜苗,再加上一勺带着红油的豆瓣酱,令人不由得食欲大开。此时配上一碗糯米饭,整个胃都踏实了起来。
和一般的米饭相比,糯米饭的口感更为软糯,营养也愈加丰富。用小铜盆蒸出来的糯米饭,底部还带有锅巴的焦香,再配上肥瘦相间的米粉肉,让人吃了一口又一口。吃完主食之后,邓小平还会准备上一碗醪糟鸡蛋,不仅可以暖胃解渴,还能帮助消化。
在厨房里,邓小平仿佛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个并不高大的身影之下,蕴藏着一颗极为强大的内心。然而与邓小平一起吃过年夜饭的人,却对人生都有了全新的理解。无论一个人贫穷还是富有,平凡还是伟大,在所爱之人面前都会卸下重重的盔甲,以最温柔的状态对待所爱的人。
由于工作的原因,邓小平并没有太多陪伴家人的机会。可是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他用亲自下厨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于家人的爱。被身边的人所关爱是一种幸福,能够爱着身边的人更是一种幸福。从邓小平的身上,人们显然明白了人生的真谛,那便是爱与被爱。
中南海年夜饭下的百味人生
与普通人相比,老一辈领袖们的压力无疑要大得多。可即便如此,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们依旧会与家人和同事好好吃上一顿年夜饭,为这一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年夜饭可以没有丰富的食材,可以没有高难度的烹饪方式,却唯独不能缺乏仪式感。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人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过去一年里经历的种种,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年夜饭赋予的仪式感,却会让人拥有无限的勇气,去迎接前方未知的一切。
无论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平坦的大路还是崎岖的小路,我们都会坚持前行。能与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成了新一年内心的期待。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即便是像中南海这样庄重的地方,也有着普通人简单的快乐。一顿简单的年夜饭,让老一辈领袖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享受这一年一度属于全国人民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