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1.准备熨物。准备好所需器械、材料,并将药物研成粗末或捣碎。
2.熨前加热。使用蒸、炒等方法给熨物加热,分两份以棉布包裹。如熨烫衣服状,冷则更换,轮流加温再熨。
3.葱熨疗法。根据疾病部位的大小,取葱白~克,切碎或捣烂,放入锅中炒热,温度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度,然后取出布包,在治疗部位上来回或循环熨烙。冷却后再炒热再熨,如此反复2~3次或至症状消失。
4.麸熨疗法。将麦麸或棉籽壳克炒热,也可加入苍术50克、木香50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再炒1~2分钟。炒时可加入少量的水,至锅内产生热气,以充分发挥药力。炒好后装入布袋,熨烙患处。
5.盐熨疗法。用食盐克,爆炒加热后,将陈醋毫升,边洒边炒,均匀地加入锅内,再炒半分钟后,装入布袋,扎紧袋口,熨烙患处。
经验用方1.腹痛、疝气,以吴萸、食盐炒热布包,熨脐部、腹部。
2.痹症、关节疼痛,以川草乌、南星、羌独活、白芥子炒热布包,熨患处。
3.尿潴留、慢性膀胱炎、产后腰腿痛,或因受寒而引起的小便不畅,可用葱熨法熨患处。
4.跌打损伤2天后,肿胀疼痛不除者,可用葱熨法。
5.单纯消化不良,因寒而引起的急慢性腹痛、腹泻、胃痛、呕吐,可选用麸熨法、葱熨法或盐熨法熨腹部。
6.呕吐,以生姜、半夏等份,炒热布包,从剑突向肚脐方向,熨至呕吐全止。
7.痛经、夜间小腿抽筋和坐骨神经痛等症,可用盐熨法。
注意事项1.熨物加热。时间不可过久以免降低药效。
2.热熨温度。以40℃~50℃为宜。过低会影响疗效,过高易灼伤皮肤。开始熨时温度稍偏高,应采用起伏放置式熨烙,或在治疗部位加厚垫布。
3.热熨时间。每次20~30分钟,或至症状缓解。每日2~3次。
4.注意避风。熨时及熨后需注意避风,特别在冬季,不宜立马外出,以防着凉。
5.注意禁忌。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以及皮肤破损者禁用。跌打损伤后瘀积不散,甚至血瘀化热,出现脓肿、全身发热者,不宜使用。
6.以防贻误。若经热熨疼痛不见缓解者,医院检查,以防贻误病情。
责任编辑杨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