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IOWA大学泌尿肿瘤博士及博士后学位,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原医院院长、原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理事、天津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基金委终审专家、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天津医药》杂志等多家学术杂志编委。
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尿流改道手术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曾参与完成的《前列腺癌早诊早治的多中心研究》荣获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6项;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指南8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1),二等奖2项(第1),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1项(第2)、三等奖1项(第1);在国内外重要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余篇,SCI收录60余篇。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后进站2人,临床进修医师60余名。年荣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
前列腺癌是目前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前列腺癌预期发病和死亡例数分别为.17万和30.75万,位居所有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2位和第5位[1]。在美国,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统计数据显示:年前列腺癌预期发病和死亡例数分别为18.09万和2.61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1位和第3位[2]。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比于欧美国家较低,但是近年来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增长速率显著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最新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年前列腺癌的预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03/10万和2.66/10万[3]。由于我国PSA筛查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前列腺癌新发病例中仅有30%~40%为临床局限性,其余均为局部进展性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无条件接受根治性治疗,只能接受以雄激素阻断治疗为主的姑息性治疗,预后较差[3-4]。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开始尝试对于寡转移性前列腺癌实施减瘤性手术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5-6]。因此,本文通过对“如何认识和开展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进行回顾和讨论,以期助力于泌尿外科医师加深对前列腺癌减瘤性手术的认识,探讨当前精准医学背景下转移性前列腺癌手术治疗的新方向。
1如何认识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1.1寡转移前列腺癌的定义年,美国肿瘤放射治疗专家HELLMAN[7]首次提出“寡转移”的概念。寡转移最初是指单个器官的孤立转移病灶,随后延伸为少数几个器官出现的3~5个转移病灶,主要强调转移肿瘤的负荷比较小。寡转移主要是由脉管中的微转移肿瘤细胞种植于特异性的靶器官所造成的。由于肿瘤转移的靶器官特异性,在全身多处转移之前存在一种相对惰性的中间状态,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能力。寡转移和广泛转移的区别主要在于:①寡转移的转移增长潜能有限,可能的原因:由于原发肿瘤的微环境抑制高侵袭性克隆的形成;从原发肿瘤中脱落的癌细胞失去在循环系统中生存所必需的特性以及侵入靶器官的能力;癌细胞落在不适宜的靶器官中。②广泛转移的增长潜力是无限的,可能的原因:由于原发性肿瘤的微环境造成许多未分化、高侵袭性的克隆;原发灶中的迁移出来的癌细胞获得在循环中生存所必需的特性以及侵入靶器官的能力;癌细胞落在适宜生长的靶器官中[8]。
目前,随着对恶性肿瘤严密的监测和随访、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水平显著提高带来的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以及转移相关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导致“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5]。虽然对于“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定义仍存在争论,但是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前列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转移病灶,转移病灶局限于淋巴结或骨骼(非内脏转移),且转移病灶数目不多于5个[9-11],也有报道不多于4个病变[12]或3个病变[13-14]。4年,SINGH等[15]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转移数目和生存相关性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转移数目≤5个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转移性数目5个的患者。部分学者还通过动物模型建立了更加精确的分子学诊断寡转移性前列腺癌,即检测血清microRNA-c的水平来反应肿瘤的转移状态[16]。此外,前列腺癌转移部位的研究发现,淋巴结、骨骼、内脏以及骨骼合并内脏转移的几率为2.8%、80.2%、6.1%和10.9%。淋巴结转移总生存期和肿瘤特异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和61个月,骨转移为24个月和32个月,内脏转移为16个月和26个月,骨骼合并内脏转移为14个月和19个月。提示前列腺癌患者出现内脏转移后预后较差[17]。
1.2寡转移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除了转移数目和部位的探索之外,目前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方式尚不统一。传统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基于横断层面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99mTc-亚甲基二磷酸(99mTc-methylenediphosphonate,99mTc-MDP)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ingleprotonemission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