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世界尿失禁周警惕社交癌

文章来源:腺性膀胱炎   发布时间:2017-3-12 9:42:39   点击数: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尿失禁防治的健康意识,年国际尿控协会发起了世界尿失禁周活动,并将每年6月份最后一周定义为世界尿失禁周,在此期间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尿失禁知识推广。今年尿失禁周活动期间,医院和专家媒体沟通会于6.24医院举行,医院泌尿外科张耀光教授参加会议,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到场报道。

  尿失禁其实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其发病率非常高,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尿失禁发病率为18%~53%不等,45岁已生育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高达40%。而美国泌尿学会的统计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面临着尿失禁的困扰。美国另外一项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受到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等排尿障碍疾病困扰的人群高达16.6%,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处于慢性疾病的前10位,并高于糖尿病的发病率。这些疾病不仅可导致膀胱和肾脏的感染,而且还让病情严重的患者羞于走向社会,因而被称为“社交癌”。

  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尿失禁是因为年龄增大而发生的自然现象而选择默默忍受,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先进的医学技术能够很好地治疗尿失禁所以尿失禁患者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治疗,才有可能早日摆脱尿失禁的困扰与尴尬。

  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即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失禁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常见,据调查显示尿失禁患病的人数甚至比骨质疏松、糖尿病、老年痴呆的患病人数要多得多。相当高比例的患者认为尿急、尿频、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是年纪大了而自然产生的症状,往往以忍耐应对,从而延误治疗。有专家指出,由于有些患者的尿失禁次数和遗尿量不大,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而不就医,也有些患者因为害羞,而不愿意就医。事实上,不管在任何年龄,尿失禁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尿失禁意味着身体机能某一部分不正常。

  尿失禁分类?

  尿失禁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四类:

  (1)真性尿失禁: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

  (2)假性尿失禁: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

  (3)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在用力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物时,骤然增加腹内压,造成少量尿液不自主溢出,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

  (4)先天性尿失禁:见于各种先天性尿路畸形。

  尿失禁的临床表现

  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近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这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

  尿失禁的治疗方式

  治疗尿失禁的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非手术治疗包括:骨盆底肌肉运动、生物反馈法、电刺激、各种辅助器具、药物治疗、磁刺激、骶椎神经刺激等。其中骨盆底肌肉运动又称凯格尔运动,是藉由锻炼恥-尾骨肌肉群,以达到增加尿道阻力的目的。数十年来,关于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骨盆底肌肉运动一直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其他相关的生物反馈、行为治疗、各种辅助器械训练,仍然不离凯格尔运动的基本精神。

  虽然凯格尔运动%患者病情都有改善,但其他临床的治疗结果并沒有这样神奇。知易行难是最重要的原因。骨盆底肌肉运动的原理十分简单,病人也很容易接受,但能不能正确掌握骨盆底肌肉的收缩,以及能否持之以恒是两个重要的关键。

  究竟训练的份量应该多少才够?训练的份量越重,理应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病人的配合意愿可能会降低。一般建议用中等份量:每次练习15分钟,每天三次。

  并不是所有尿失禁患者都适于练习骨盆底肌肉运动。配合度高、治疗意愿高的病人成功机会比较好。有老年痴呆症、中枢神经疾患、严重肥胖、糖尿病的病人做此运动获益的机会较低。专家指出,尿失禁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成功的机会比较低。一般而言,骨盆底肌肉运动较适合轻度、中度的尿失禁患者。

  手术治疗方式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式为膀胱起搏器疗法,即在身体内安装膀胱起搏器。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可程控的微创电调节疗法,通过电流刺激骶神经,调节与排尿相关的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的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到达平衡,控制排尿功能障碍的症状。该疗法尤其适用于因患各种疾病造成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非梗阻性慢性尿潴留、膀胱过度活动症以及间质性膀胱炎等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膀胱起搏器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排尿障碍的症状,尿频病人小便的次数减少了,排尿疼痛获得缓解、漏尿的情形也减少了或消失,导尿的次数同样减少或不再需要导尿。这些症状的进步,使病人能够恢复日常活动,也避免了创伤很大的手术。目前全球已经有13.8万人受益于该疗法。

  膀胱起搏器治疗分体验治疗和长期植入两个阶段。体验治疗可以让病人在植入起搏器前亲身体会这项治疗对自己的效果,经过3-21天左右的时间的体验治疗,记录排尿日记情况和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如果病人在体验期间能够获得症状缓解,表示适合植入长期系统。

  长期系统植入是将起搏器植入皮下脂肪组织并固定电极线,起搏器由医用程控仪开启并设定适当的刺激程式,病人另有一个体外遥控器可以开关调节起搏器的程序。医院,请医生或技术支持随访病情,医生再根据病情进展调节程式设定。手术完成两三天就就可以出院,两周后打手机、用微波炉、下水游泳等都会正常。

  案例解析

  今年五十多岁的黄女士七多年来饱受尿频尿急的痛苦,每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就得上一次厕所,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还经常发生让她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的“尴尬状况”,以至于不敢出门,甚至差点就有轻生的念头。她尝试过各种中西药,膀胱灌注,水扩张等,7年来药费路费治疗费花了十几万,但效果甚微。今年年初,黄大姐来到卫生部医院泌尿外科王建业教授和张耀光教授处就诊,经尿动力学检查,被诊断为严重的“膀胱过度活动症”。

  王建业教授说,这可能是因为主管排尿的神经不能准确向有关组织送达“开”、“关”的信号,导致无法控制排尿时间和/或有效排空膀胱,导致出现了包括尿频、夜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排尿障碍,或者导致排尿困难、充盈性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另外也会增加尿道感染的机会。经常反复性的尿道感染有时会产生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严重时甚至会发生高氮血症或尿毒症等并发症。

  黄女士在医院经过全面检查,张耀光教授决定采用膀胱起搏器疗法。经过两周的膀胱起搏器体验治疗后,黄女士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排尿次数明显减少了,尿痛也有很大程度缓解,手术前只能半坐半躺式睡觉,准备随时冲向厕所;手术后居然可以用最舒服的姿势完全平躺下来睡觉。于是她毅然决定请张耀光教授植入起搏器。

  植入膀胱起搏器后的黄女士生活状态全面改观。她现在可以每天散步,去天安门广场,逛逛商场,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媒体问答:

  什么原因导致膀胱活动障碍?

  张耀光:原发性膀胱过度活动,跟原发性高血压一样,原因不明,其他原因可以引起OAB(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症状。比如说泌尿系感染,典型的症状尿急、尿频、尿痛会有OAB的症状。比如间质性膀胱炎,膀胱慢慢纤维化过程,会引起膀胱疼痛。疼痛可能会反复上厕所,憋得越多越疼,形成尿痛。恶性肿瘤也可以表现出反复尿频、尿急症状,需要临床上鉴别,区别开。

  膀胱过度活动症与膀胱衰老有关吗?

  张耀光:形成OAB有很多原因,与衰老有相关性,但并不一定是衰老引起的。OAB40岁以上患者是40岁以下十倍发生率,这一点跟年龄有关。当然也不完全看这个人实际年龄,而是这个器官被他用到什么程度,同样一辆宝马车,有人两年用坏了,有人用了二十年,用得不好,可以加速衰老,但是衰老并非全部原因。

  女性自然分娩是不是更容易得OAB?

  张耀光:自然分娩女人更容易形成OAB,主要是容易形成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打喷嚏,腹压引起的漏尿。

  因为生产过程其实是损伤盆底肌肉过程,但是其实怀孕期间也是在拉升着盆底肌肉,所以即便是剖腹产女性也不一定没有压力性尿失禁,当然顺产人更容易得压力性尿失禁。

  另外需要多了解另两种类型尿失禁,一是男性前列腺术后出现尿失禁。因为随着对前列腺增生这个病的认识增加,以及前列腺癌查体的筛选工作做得越来越多,一些中心城市和生活条件好的人,可以得到前列腺癌手术根治机会。但前列腺癌手术之后有一部分病人出现尿失禁。全球男性尿失禁大概有万,只美国就有万60岁以上男性患尿失禁。另一个是糖尿病会使周围神经支配能力下降也会出现尿失禁。还有神经出现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中风,骨盆外伤和手术,也可以引起男性尿失禁。

  膀胱起搏器是否需要终身佩戴?

  就医学来讲,并不敢说某一个时间可以把它停掉,但是临床上确实有这样的病例,用到一定时间以后,发现症状没有了。另外神经刺激传达到膀胱上,长期对膀胱是有好处的。因为神经是有营养作用的,尽量刺激神经会营养膀胱,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让膀胱纤维化逆转,慢慢生长出来正常的平滑肌细胞,这样肌肉和弹性慢慢变化,有可能恢复原来的功能。但是要正确认识。

  尿失禁疾病的遗传概率有多大?

  就我看不像肿瘤那么强,但是有倾向性。如果母亲得了,女儿得的可能性会大。建议女儿早一点做相关训练。这种病女性多见,另外腹压增加时,咳嗽,大笑,快跑,或者提重物,或者举重肯定会有腹压增加,重体力劳动者,好的运动员其实存在这个问题。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nbm.com/ystl/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