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一篇“1岁男童打点滴后死亡”的报道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山西朔州应县孙女士称,自己一岁多的儿医院打完点滴后身亡。
在孩子生病前一天,孙女士还和孩子一块玩着,孩子感觉挺精神的。看着孩子声音有点哑,医院就诊。原本想着只是普通开点药就好了,但医院却告知孩子的病情需要打针。
孩子在打完针后精神状态就不太好,甚至身体还有点发软。在回家后情况变得更糟糕了,孩子出现反复发烧,还不能下地。
担心的孙女士向医生电话咨询了两次,医生都医院了。
第二天,孙医院,医生提出要给孩子输液和雾化,在做了两次雾化后下午孩子又发烧了,孩子的嘴唇还开始发紫,脸色也不对劲。
孙女医院,医院的途中孩子不断呕吐,鼻子也流血,流的是血水。
她医院,但医院黑洞洞的没人,他们又急忙医院。医院,医院的医生表示太迟了,孩子已经没有心跳了。
孙女士称,医院一直未出面协商后续问题。有记者试图联系当事医生,电话也一直未能接通。
目前资料只能知道点滴、死亡具有序时关系,无法判断因果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死亡?
是药物过量、过敏还是输液过程中有空气进入?这些都是疑点。据报道,12月9日,记者从当地卫健委工作人员处获悉,卫健委已经了解到此事,正在处理。
关于该事件有几点疑问:
第一,小孩死亡到底是医生失职、药物反应还是疾病进展,反复发热到底是炎症反应还是其他原因,仅凭现在公布的信息是没办法确定的。
第二,关于小孩输液问题,输液还分年龄?这难道不是在必要情况下的对症处理?
第三,公立or医院水平的方式,诊疗流程规范合理才是吧。
第四,赖安匹林的确存在应用风险,幼童的确慎用,但1岁是否禁用?
中国输液泛滥的现象已经存在多时。一方面,与医生行为有关,输液的利润相对口服药物要高,且因输液用药量大,可能对于部分疾病疗效确实要比口服药物快。
另一方面,居民治病急于求成,感觉到输液见效快,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迷信输液是治疗疾病最快最好的方式。医院、诊所经常能遇到一些老人即使是普通的伤风感冒,没有任何并发症都要求输液。
即便近几年,国家对静脉输液的管控越发严格,然而想在根本上扭转过度输液的现状仍长路漫漫。
这些病不需要输液
此前,卫计委曾公布的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你一定要知道!
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关于输液的误区
错误一:好得更快
其实,输液不会缩短病程。
错误二:拿来进补
反而可能增大感染其他疾病风险。
错误三:用来防病
换季时,许多老人会输液来降低心梗或中风的风险。临床上并没有依据。
错误四:速度可以随便调
滴速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输液总量和输液目的等因素确定,不能随意调节。
◆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
◆老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
提醒: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小编每天给大家精选分享干活其实很不易,如果您觉得对自己有帮助,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亲人也受益,帮助他人也是在给自己积福,小编会努力给大家争取更多福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