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公共场合中常常会有难闻的异常体味扑面而来。异常体味不仅不雅,而且还是很多疾病的重要报警信号。
为什么身体会产生异味?
01
遗传因素
比起东方人,西方人的体味会严重很多,在国内,南方人体味会比北方人重。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体味重,他很可能也会被遗传上这种味道。
02
汗腺分泌
体味多来自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在皮肤中,藏着分泌汗液的汗腺,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
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窝、外阴等部位,它分泌出的物质含有蛋白质,易引起细菌的繁殖和发酵,容易产生臭味。如此说来,体味与大汗腺几乎脱不了干系,比如狐臭的发生就是因为大汗腺较多。
而小汗腺排出的99%是水分,一般无色无臭,有抗菌、润泽的作用。
03
机体排泄物
包括汗液、二便、呼出的气体等。
如吸烟者呼出的气体有烟臭味,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吸烟者的2-5倍;吃大蒜的人排出的硫化物增多,口腔中排出蒜臭味;嗜酒的人各种醇类物质排出增多,气味中充满酒气;另外还有汗液汗腥味,放屁的恶臭味,有腋臭的人产生的奇臭味等。
04
生活习惯不注意
天气越炎热,人的体味就会越重。夏天人爱出汗,如果一天不洗澡,部分人身上就可能出现通常所说的“汗臭味”,这种味道会在洗澡后消失,而另一部分人由于喜欢穿紧身衣服、牛仔裤等,使腋窝等部位皮肤温暖潮湿、通风不够,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会经皮肤表面真菌的分解,散发出臭味。
此外,高蛋白的饮食和刺激性食物,都会增加体内蛋白质的分泌,从而影响到汗液的气味。
05
疾病产生的异味
如果本身患有一些疾病,也会引起体味的变化。
不同的气味预示着不同疾病
烂苹果味
糖尿病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身上会散发出烂苹果的味道呢?这是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
因为糖尿病人的新陈代谢都不太稳定,大量的脂肪在肝脏中会氧化成酮体,并且会扩散到全身的血液中,这样就会导致呼出的气体中也带有丙酮这种物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带有烂苹果的味道。
建议
如果体型偏胖的人突然消瘦,并且口中和体味都散发出像烂苹果样的气味,则一定要去查查血糖。
尿臊味
肾病
肾病重症病房里,往往会闻到浓烈的尿臊味,尿骚味是尿毒症患者发出的典型气味。
患有慢性肾炎等各种肾病的患者,当病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毒症)时,由于少尿或无尿,某些代谢废物(主要是尿素氮和肌酐等)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血中,会使人呼出的气体散发出尿味或氨味,这是病情较危险的一个信号。
建议
医院做个肾功能、肾B超、尿常规以、血生化检查等。平时护肾,要注意保证每天至少ml饮水量,不要乱用药物。
肝臭味
急性肝炎
在呼气时,或在观察尿液时,会闻到有烂苹果或烂鸡蛋的臭味,这种臭味与鱼腥相似,即是肝臭。
患肝癌或急发性肝炎等人,常发出肝臭味。这表明肝脏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是疾病危重的表现。这是因为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不能被肝脏代谢,在体内聚集而发出的一种特殊臭味。
建议
如果出现肝臭的现象就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尽早医院做全面的检查,一旦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就要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口腔酸臭味
口腔疾病
身体最容易出现异味的是口腔。70%-80%的口腔异味都是单纯性口臭,主要是由单纯的蛀牙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引起。细菌会酵解蛀牙洞、牙周袋内的食物残渣,会产生酸类和硫化氢等分解物质,由此口腔会产生特殊的酸臭味。
建议
除了积极治疗口腔疾病外,建议平时每半年到一年洗次牙,每天巴氏刷牙至少两次,同时刷刷舌头,这样有利于减少口臭的发生。
酸腐味
消化系统疾病
当消化不良时,口中往往发酸发苦,口中出现酸臭味。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出现酸臭味;幽门梗阻会出现臭鸭蛋味口臭;严重便秘和肠梗阻出现粪臭味。
另外,食管炎、慢性胃炎、肠炎等因慢性炎症导致消化道动力障碍,食物排出缓慢,存留、反流而出现口臭。如果伴有恶心、腹痛等基本可确诊患消化道疾病。
建议
消化系统问题解决,这些味道也会消失。爱护消化系统,要不饥一顿饱一顿,不暴饮暴食,按时吃饭、每餐7分饱。
腐臭
呼吸道疾病
鼻窦炎、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会分泌大量含蛋白质的黏液,部分形成鼻涕,剩下的从鼻道流入口咽部。这些黏液部分黏附于舌根后部或口咽部,当蛋白质分解后,就会产生臭味。
建议
鼻窦炎或者咽喉炎患者除了配合治疗,试试吃点面包或者芹菜梗,吞咽食物时黏液可以被带入胃里,口腔异味也会小一些。
腐败腥臭味
膀胱炎
患有膀胱炎或化脓性肾盂肾炎的患者,由于尿中常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会散发出腐败腥臭味。
建议
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
大便酸臭
肠胃郁热
大便如果酸臭难闻,多属胃肠郁热。
建议
肠胃郁热者平时要注意少食荤腥肥厚及辛辣之品,多吃新鲜蔬果。
大便腥臭
脾胃虚寒
大便腥臭伴有腹泻,是脾胃虚寒的表现。
建议
脾胃虚寒者可以吃点醋泡姜,少喝菊花茶。
总之,当你发现自己或者周围人出现上述异常体味时,应该警惕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期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避免病情被贻误。
回复「」
领取今日健康读者订制礼物
今日健康ID:jrjk
中国第一健康微刊,科技健康高知社群。
商务合作联系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