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山茱萸性味归经及临床运用

文章来源:腺性膀胱炎   发布时间:2021-11-27 13:25:20   点击数:
 

《中药大辞典》:山茱萸

别名蜀枣(《本经》),鼠矢、鸡足(《吴昔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出处《本经》

炮制山萸肉: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酒山萸: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密封容器内,置水锅中,隔水加热,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山萸肉每斤,用黄酒20~25斤)。蒸山萸:取净山萸肉,置笼屉内加热蒸黑为度,取出,晒干。

性味酸,微温。

①《本经》:"味酸,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

③《别录》:"微温,无毒。"

④《药性论》:"味咸辛,大热。"

归经入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少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心、肾三经。"

⑧《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复方①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②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

③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

④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⑤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L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方龙潭家秘》)

⑥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

临床运用经验:

1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记载山茱萸可通过配伍相应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眩晕、遗尿、肝肾损伤等疾病。古现代方药用量折算因时代度量衡不同而变化,如东汉1两约13.8g、宋金元1两约41.4g、明1两约37g、清1两约37.3g[1]。

山茱萸配伍熟地黄,如六味地黄丸(北宋《小儿药证直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中山萸肉(四钱,约16.6g)配伍熟地黄,共奏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之效;

配伍肉桂如加减归芍地黄汤(清《医略六书》),山萸肉(三钱,约11.3g)滋养肝肾之阴,与生地等合用共奏养阴生津之功;

配伍黄芪,如固冲汤(清《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茱萸(八钱,约30g)补肝肾、调冲任、敛阴血,配伍黄芪、白术等健脾补气中药,治疗脾气虚弱、肝肾阴血亏虚之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不止;

配伍人参,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茱萸(二两,约74.6g)补肝、敛汗,与人参配伍治疗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

配伍固涩之中药,如补虚固精丸(宋《圣济总录》;各味中药为细末,与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食前煎桃仁酒下),山茱萸(半两,约20.7g)配伍补骨脂等固涩药,其中山茱萸补肾益精、固精缩尿,治疗肾阴或肾阳不足之遗精,或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等。

2名老中医山茱萸用量与配伍经验

赵振昌常用山茱萸配伍黄芪、生地黄,治疗脾肾气(阴)虚、肝肾阴虚以及阴阳两虚型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衰,多用20g[2];

与生地黄、熟地黄等量配伍治疗肾性蛋白尿,其中山茱萸有补有敛,滋补肝肾、收敛固摄,以收涩蛋白,防止蛋白从尿液排出体外;

配伍土茯苓、黄芪等治疗痛风性肾病,多为20g[3];

六味地黄丸加减常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山茱萸多为15g[4]。

周仲瑛常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治疗肾阴虚型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等;

认为糖尿病肾病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肝、脾(胃)、肺及心,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气阴两伤,山茱萸配伍生地黄、山药等滋阴固肾;

高血压关键病机为阴虚阳亢,常用山茱萸、桑寄生、生地黄等;常配伍肉桂、茯苓等温肾化气利水,治疗膀胱癌术后肾功能减退;

配伍麦冬、五味子治疗气阴两虚、心营不畅型心悸;

配伍生黄芪、当归,治疗气虚血瘀型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虚哮重视补肾,主张治肾为清痰之本,并自拟平喘固本汤,山茱萸为10g,党参15g,胡桃肉10g等补益肺肾、固本培元[5]。

段富津用山茱萸配伍熟地黄、山药或女贞子治疗肾阴虚型前列腺炎或肾精不足型耳鸣、颤证,为15g[6];

配伍麦门冬、五味子治疗心阴虚或气血亏虚型不寐,多为15~20g;

配伍黄芪、五味子治疗气血两虚及心阳不足型胸痹,为15g;

配伍黄芪、白术、熟地黄治疗脾肝肾不足型月经过多、经断前后眩晕,为15g;

配伍熟地黄、茯苓、山药治疗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型糖尿病及合并雀目、水肿,为10~15g[7]。

施今墨治疗糖尿病时注重寒热虚实,提出糖尿病主要证型为阴虚燥热、脾气亏虚、阴阳两虚,山茱萸配伍地黄一补一敛、养阴益精,治疗下消诸症见尿频量多、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等症,为12~15g;

配伍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为15g[8]。

夏桂成提出“女性的生殖节律是在‘心(脑)—肾—子宫’生殖轴的调控下,阴阳消长转化的圆运动生物钟规律”以及遣方用药以“动、静、升、降”为特点,常配伍炒白芍、菟丝子,治疗在阴血恢复、阴长开始的月经后初期;用清心滋肾汤(山茱萸、山药、熟地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山茱萸多为6~10g;

配伍白芍、丹参或山药、续断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气血不足、肾虚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或多囊卵巢综合征,为10g左右[9]。

程益春认为糖尿病属于本虚标实,发病关键为脾气亏虚,自拟健脾降糖饮(山茱萸、生黄芪、天花粉等)为主治疗糖尿病,山茱萸多为10g;

配伍生地黄、山药或生黄芪、当归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老年糖尿病或气血不足型糖尿病闭经、糖尿病型口腔疾病,为9g;

配伍柴胡、夏枯草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为12g;

配伍生黄芪、浙贝母等治疗气阴两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为9~15g[10]。

3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李济仁常用山茱萸配伍生地、五味子、补骨脂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山茱萸在张处方中出现了23次;

自拟苦参消浊汤治疗乳糜尿,其中山茱萸、熟地、山药配伍,补益肝脾肾脏、固本培元,山茱萸多为15g;

配伍薏苡仁、鸡血藤、肉苁蓉或熟地、土茯苓、苦参治疗肝肾不足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脾肾不足、湿热下注型淋证,为12~15g[11]。

仝小林常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疑难杂症,如肝肾阴亏虚型糖尿病合并足跟痛、肠上皮化生、强迫症合并滑精等,山茱萸多为15g[12];

将糖尿病发展过程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病久伤肾,导致肾阳不足,常用山茱萸配伍淫羊藿,其中山茱萸助阳益精、淫羊藿补阴壮阳,合用加强温肾缩尿功效;

配伍茯苓、肉桂治疗糖尿病肾病,曾用15g;

配伍黄芪、桑螵蛸或黄柏、知母治疗老年肾功能减退症见夜尿增多或红皮病型银屑病,为8~10g;

配伍黄芪、桂枝治疗气虚血痹、脉络郁滞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曾用15g[13]。

李赛美常用山茱萸配伍桂枝汤、地黄治疗太阳表虚型皮肤病,其中山茱萸、地黄滋养少阴经水,桂枝汤调和营卫,山茱萸曾用30g[14];

配伍黄柏、知母、菟丝子治疗肝火亢盛、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型内分泌疾病,为10~12g[15]。

谈勇提出“滋阴补阳方序贯”法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在经后期补阴、经前期补阳,并结合月经周期规律区别不同时期简化用药,对于薄型子宫内膜、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多囊卵巢综合征,运用此疗法,注重在经后滋阴补阳、补肾填精,配伍熟地黄、炒白芍,山茱萸多为6~9g[16];

运用“滋阴补阳方序贯”法配伍山药、龟板治疗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根据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点,结合滋阴补阳方序贯与分期论治,为6~10g[17]。

4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配伍黄芪山茱萸配伍黄芪、牡丹皮、知母治疗慢性肾炎,山茱萸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为10~30g;

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痰湿癌毒内聚型胃癌,山茱萸用量为10~15g,黄芪为30g;

治疗肾虚血瘀型癃闭或肾虚型便秘,山茱萸为15~18g,黄芪为20~60g[18]。

4.2配伍党参治疗肝脾血虚、冲任失固型崩漏,山茱萸12g,党参24g[19];

治疗出血减少期、瘀血已去的崩漏患者,山茱萸30g,党参20g;

治疗元气不足、冲任不固夹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山茱萸为15~25g,党参15g;

治疗肾亏血瘀型不孕、脾肾亏虚型流产或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亏虚型IgA肾病、肾阳亏虚、膀胱虚寒型遗尿,山茱萸10~15g,党参15g[20]。

4.3配伍丹参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肾亏虚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不足或痰瘀阻滞型房颤,山茱萸为10~15g,丹参为10~15g;

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山茱萸30g,丹参30g[21]。

4.4配伍枸杞治疗继发性不孕症处于卵泡期,山茱萸30~60g,枸杞30~40g;治疗干燥综合征,山茱萸15g,枸杞15g;

治疗中期糖尿病肾病,山茱萸9g,枸杞9g[22]。

4.5配伍地黄金匮肾气丸治疗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型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小便不利等),山茱萸10g,生地黄30g;

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山茱萸12g,生地黄12~20g;

治疗血虚风燥、阴虚夹湿型脱发或脾肾两虚型慢性肾脏疾病,山茱萸15~20g,生地黄、熟地黄各15~30g;

治疗肾阴不足或阴阳两虚、脾肾两虚型淋证、水肿、不育、阳痿,山茱萸为9g,生地12~15g[23]。

4.6配伍五味子治疗脾肾阳虚型肾性蛋白尿,山萸肉15g,五味子30g,治疗肝肾气结或亏虚型肺痿、咳嗽,山茱萸8~15g,五味子10g[24];

萸味龙牡汤(山茱萸、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五味子15g)治疗多汗症[25]。

4.7配伍巴戟天治疗肝肾不足、精亏血少型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腰痛、经期延长等妇科疾病,山茱萸15g,巴戟天10~15g;

治疗肾虚宫寒型继发性不孕,山茱萸30~60g,巴戟天50~g;

治疗脾肾阴阳、气血不足型月经过少、中风后失语、共济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山萸肉15~20g,巴戟天15~20g[26]。

5小结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山茱萸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用量为6~74.6g;

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山茱萸最佳用量与配伍。

如山茱萸补肝肾阴精,可配伍地黄、黄芪、枸杞、菟丝子、白芍,治疗内分泌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更年期综合征等)、肾病(慢性肾炎、肾性蛋白尿)、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风,为6~74.6g;

补气养阴活血,配伍黄芪、丹参、知母、麦冬、当归、天花粉、生地黄,治疗妇科疾病(崩漏、痛经)、皮肤病(银屑病、痤疮)、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病(胸痹、房颤)、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为9~30g;

温补脾肾,配伍肉桂、淫羊藿、地黄、黄芪、党参,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脏疾病(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妇科病(月经过少、不孕、流产),为9~30g;

补益肺肾,配伍党参、五味子,治疗咳嗽、肺痿、哮喘,为8~15g;

补肾固涩兼活血化痰,配伍桑螵蛸、熟地黄、黄芪、丹参、土茯苓,治疗肾功能减退、遗精、痛风性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便秘,为8~30g。山茱萸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血栓、抗菌、抗炎、保护神经及肝肾、抗氧化及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山茱萸用量较安全且具有食用安全性,但不适用于命门火炽或湿热导致小便淋涩患者。本文通过总结古现代医家运用山茱萸临床用量及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药用来源

山茱萸来源于山茱萸科植物多年生的这种落叶小乔木,它是山茱萸的干燥的成熟果实。这种小乔木一般大量的都是在栽培,一般长6到7年以后才能结果,它的盛果期大概要到15到20年。那么我们一般采收是在秋末冬初,8到10月,在这个果皮变红的时候采收,然后把这个核给挤出来,就叫山萸肉。

药性特点

从药物的性能和药类法象看,这个山茱萸没有什么气味,就闻上去无臭,味酸涩,带点苦味。性温质润,升降浮沉性能是降而沉,属于沉降药,主要归经入肝肾。颜色是紫红的,时间放长了以后,它会变成这个紫黑色。在药类法象上归属于燥降收类,也有医家说它可以归属湿化成,但是我认为燥降收更合适。

主要功效

从功用主治看,山茱萸的直接功用就是可以温涩,间接地补肝肾的精血。那么它第一个是入肝,从这点上跟山楂有点像,它是温涩,间接补肝的阴血,就是可以补肝体,间接助肝之用。

临床用的最多,就是治疗男科的阳痿,还有早泄,阳痿用的最多。一个经典代表方是草还丹,这个草还丹配伍的山茱萸为主药,加破故纸、当归、麝香做成丸药,被称为是延年续嗣之至药、要药。

在这个历代本草里面,讲到这个山茱萸可以兴阳道,坚阴茎,不仅坚阴茎的,而且可以长阴茎。在临床碰到一些青少年有阴茎短小症,这个很多都是先天不足的,如果碰到这种情况可以用山茱萸。这个药长期用可以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但是重点我们前面讲过,阳痿病主要是肝病,是一个肝的虚证。

那么它补肝体,间接就可以助肝之用,就是它的主要功效。还有一个是助肝来藏血,特别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下血,或者带下,经典代表方是固冲汤,还有像加味四物汤。另外助肝之用还表现在它可以调节气机,可以治疗疝气病。这跟山楂也有点像。另外肝在体合筋,膝为筋之府,所以它又有暖腰膝的作用。暖腰膝就是促进阳气的潜藏,这个阴气,阴血充足,它就可以把腰膝变暖。当然这是一个协同作用,这是主要是肝的。

那么治肾的呢,可以温涩,间接补肾精,可以补肾气疗耳鸣,尤其善于治疗夜尿频数或者是这个遗精滑精,它有固精缩尿的作用。老年人晚上夜尿频数的话,我们经常说是前列腺肥大,在中医看这是肾精不足。可用山茱萸二两,益智仁一两,加上人参、白术各八钱,治疗夜尿频数效果很好。那么助肾藏精,助肝藏血。助肾藏精的作用有点像堵漏,比方说精不足了,或者杯子里面装的水,杯子底下漏了,山茱萸具有堵漏的作用,它不仅堵漏,而且间接有补的作用。

所以这个精气足了以后,久服可以明目健脑、填骨髓、壮骨、强脊,强脊柱的脊,健脑,可以让耳聪目明。所以在有些本草书里说山茱萸可以利九窍,为什么?是精气足则九窍通利,而且还可以治疗面疱,就脸上长痘痘,痤疮粉刺,这也是个虚火现象。如果确实属于阴虚火旺型,用山茱萸也是可以的。

那么它温涩补肝肾精血的作用,在临床特别用于治疗的就是不孕不育。不孕不育症男子叫不育,女子叫不孕,它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其实分成几类,一类是肾精不足型,肾精不足,男子表现为少精、无精或者精子活力下降。女子肾精不足,可以表现为卵泡发育不全,或者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总而言之她没有成熟的卵泡。

那么这是肾精不足,这有点像种子不行,就是这个夫妻双方的种子,培育出受精卵,受精卵这个种子不行,这种不出庄稼,有点像种庄稼一样,那庄稼要种好,它土壤得合适,温度,湿度,养分,阳光、空气、水的具足,那么子宫内膜太薄,表现为这个血的不足,所以要滋补肝血,尤其是女子以肝为用。

那么还有一个过程,就是在如果像种庄稼这个比喻的话,除了种子土壤之外,还有一个及时地、按时地播种的过程。如果播种过程出问题了,表现为什么?男子有阳痿,女子可能性事淡漠,这种情况下它也有可能。就这个生养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知道结婚生子,生儿育女这是一个自然之道。那么我们山茱萸既可以补肾精,也可以养肝血,而且可以治疗男科的阳痿,那可以理解为山茱萸这是一个种子的神药,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运用等等。但是要注意它的剂量,我们后面讲剂量用法,剂量小了没有用,一般要剂量放大,至少得一两。

临床用法

从用法用量上看,山茱萸一般生用,也可以用酒蒸,酒蒸以后带有点走窜作用。助肝之疏泄,也可以用醋蒸。醋蒸增加酸涩作用,更酸更涩,收敛性更强。也可以用一般的蒸山茱萸肉,蒸熟了以后它沉降性更好、更润,蒸的作用就是增加温润作用,由生变熟。剂量一般从10克到30克,有的时候可以从一两开始计算,用到四两以上。

近代名医张锡纯擅用山茱萸,《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方剂涉及山茱萸者达余首。张氏认为:“山茱萸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其运用经验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敛元气,救虚脱

张氏认为:“夫暴脱之证,其所脱者元气也。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之极者.其肝风必先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山茱萸味酸入肝,大能收敛元气,有救脱之功。“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且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惟重用萸肉以酸敛防其疏泄,借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而元气即可不脱矣。”故临床应用时即可单味重用,从速取效。或辅以他药其效更好。张氏所创的既济汤、莱菔汤、敦复汤等方,均以山茱萸为主药,治疗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暴脱,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目睛上窜,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或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势危欲脱;或霍乱吐泻已极,精神昏昏,气息奄奄。至危之候等一切阴阳俱虚欲脱证。如治张港朱某之儿媳,产后角弓反张.汗出如珠,六脉散乱无根,有将脱之象,急用净山茱萸二两(60g),煎汤服之。1剂即愈。现有报道,宗张氏之旨,治紊有冠心病病史而旧疾复发,卒然心痛如锥,咬牙噤口,胸闷气短。喘逆肢厥,汗出淋漓,不能平卧,危在顷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证属心肾阳虚,亡阳汗出。急用山茱萸90g。武火煎沸,取汁即饮,30min后,诸症大减,痛缓汗止。隔2h,又煎浓汤再服,其症若失,更验证张氏之经验。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山茱萸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明显增强心脏泵血功能,使血压升高而有利于休克的治疗或有抗休克作用。

2、通经络,止痹痛

张氏谓:“凡人体内外有痛处,皆其气血痹而不通。”因肝为罢极之本,主筋脉,主疏泄,而调畅气机。若肝虚不能疏泄,气血不能周流于全身,郁于经络之间,使气血凝滞,不通则痛。且“萸肉得木气最厚……其性不但补肝,而兼能通利气血”。故用山茱萸大补肝气,流通血脉,疏达经络之功,以通经络,止痹痛。用于治肝虚腿痛、胁痛、腰痛、肢体痿废、偏枯等证,常配伍生黄芪、当归、川芎、地龙、丹参、杜仲、桑寄生等药物,使肝体得补,而疏泄正常,气血调和,血流畅通,肢体得养,则疼痛自愈。创曲直汤,干颓汤及补脑振痿汤等。如治王某,年四十有余,两胁下连腿作痛.其痛剧之时有如锥刺,小便滴沥,用曲直汤加减治疗20余剂而愈。现有用山茱萸(去核)35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症情好转后剂量减至1o~15g,煎汤或代茶泡服。治肩凝症29例,结果痊愈20例,占69%;显效6例,占20.7%;好转3例,占10.3%;全部有效。

3、纳肾气,平喘咳

张氏日:“喘之为病……有由于肺者,有由于肝肾者”。故主张以滋阴补肝肾,生肝血,镇肝气,平冲逆等法治之。而山茱萸能太补肝肾,取其补肝即以敛肾作用,以摄纳平喘,用治因肝肾两虚,元气不能摄纳肾气,气逆而致之喘促迫急,胸膈满闷等证。创立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镇摄汤等,常配伍山药、党参、熟地黄、白芍、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组方而治疗,以收其摄纳肾气,定喘嗽之功。

4、敛虚汗,熄肝风

张氏认为:山茱萸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又善熄内风,治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故用山茱萸治疗由于汗出过多,致四肢筋脉失于濡养,出现四肢抽搐之内风证,取得较好疗效。曾治家嫂产后十余日,周身汗出不止,伴四肢抽搐,为汗出过多而内风动。急用净萸肉、生山药各二两(60g),煎汤服之,2剂而愈。此乃取山茱萸之酸,收敛虚汗,且可熄风之用,并配味甘之山药,以酸甘化阴,使津液复而肢体筋脉得养,抽搐缓解。

5、性收敛,以止血

张氏谓:“咳血之源由于肺,吐血之源由于胃”认为久咳久嗽必然会损伤肺中络脉,吐血必为胃中血管损伤破裂,因“山萸肉之性,又善治内部血管,或肺络破裂,以致咳血、吐血久不愈者”且“萸肉为补肝之妙药,凡因伤肝而吐血者,萸肉又在所必需也。”故通过其大补肝气,收敛固摄兼具开通之力.止血化瘀滞,生新血,常配伍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三七等,创补络补管汤、保元寒降汤、保元清降汤等方,既收敛止血,而又不留瘀,以治咳血、吐血。还配生黄芪、党参、山药、当归等药,创治妇女血崩而大气下陷,元阳骤脱,冲任不固的固冲汤,均取得较好疗效。张氏曾治沧州马氏少妇咳血三年,百药不效,即有愈时,旋复如故,夜间多汗,即用净萸肉,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30克),1剂汗出,再服1剂,咳血即愈。今人依张氏之经验,治牙龈出血用山茱萸10g,枸杞子5~10g,加水ml,煮沸,饮用,待服尽再用开水浸泡,反复几次,药尽时,可将山茱萸、枸杞子嚼食20d为1个疗程,取得较好的疗效.

6、益肝肾,以明目

因肝开窍于目,肾精上注于目。张氏认为山茱萸能大补肝气.以益精明目,治疗肝肾两虚,目瞳散大昏耗,或视物乏力用山茱萸配羊肝、玄参、菟丝子等明目益肾之品.组成益瞳丸,取得较好效果.曾治一妇人,瞳子散大,视物不清,屡服他药不效,其脉大而无力,用益瞳丸治之,服2月痊愈。

7、辨部位,重其味

张氏应用山茱萸讲究去其核而用其肉。认为核与肉之性相反,核能“令人小便不利”,用时务将核去净。而“用以治险证者,必须尝其味酸者然后用之,方能立建其效”。说明药用之部位及药味之轻重,对其临床效用均有影响,属张氏应用经验之谈,临证应用可作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nbm.com/yfzl/12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